2019年云南10月自考詩詞備考要點
距離考試還剩最后的26天,所剩時間不多,但也足夠各位考生備考,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云南10月自考詩詞備考要點,更多自考資訊請關注云南自考網。
一、詩詞單元基本內容概述
本單元要求考生背誦20首詩詞,并掌握基本抒情方法(寫景抒情、敘事抒情、描繪人物舉動抒情)和表現手法(比喻、象征、夸張、用典)。
學習詩詞單元,應當認知以下幾種基本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典型的例子如《詩經》中的“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等等。教材中的典型如: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和李煜《虞美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請世事艱難抒發報國無門的悲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陳亡國的痛楚。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或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它分如下幾類:
(1)寫景抒情,最為常見,往往要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融情于景。如柳永《望海潮》著力鋪寫景物,“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卻分明流動著作者的驚喜。陶淵明《歸國田居》中“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巔”幾句,不僅是對質樸寧靜田園風光的寫照,也包盛了詩人脫離官場污濁、重歸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漲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實景實繪,又因折柳送別的傳統風習象征著一次新的離別在即,滿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這篇以春草關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別值。
三是緣情寫景。如辛棄疾《水龍吟》寫山“獻愁供恨”,顯然是作者將自己深沉的家國之思和復國無望之情移入了客觀事物;劉禹錫《烏衣巷》寫曾是熱鬧繁華如今卻荒涼冷落的烏衣巷,就凝注著詩人滄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如杜牧《江南春》即將風和日麗之景、煙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圍之景統攝到一幅畫面之中進行高度藝術概括,暗示人們:信佛無益于治國安民。
(2)敘事抒情。如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通過楊抬諸葛亮一生的豐功偉績,表達作者的崇敬心倩。
(3)描繪人物舉動抒情。如李清照《武陵春》“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和辛棄疾《水龍吟》“把吳構看了,欄于拍遍”等詩句。
學習詩詞,還應把握以下幾種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1、比喻。如們淵明《歸國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比喻自己對擺脫羈絆、重歸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張。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王昌齡《出塞》“萬里長征人未還”等詩句。
3、象征。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圍皇帝,蔽其視聽;蘇軾《水調歌頭》以月之“陰晴圓缺”象征人之“悲歡離合”。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以“柳色新”象征離別,“柳”的意象是具體的,而作為其對應物的“離別”則隱含不露。
4、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如辛棄疾(水龍吟)下片就連用了張翰、劉備、桓溫三個典故。
學習本單元,還應掌握有關詩詞體裁的一些常識:
1、以句式分,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等。
2、以體裁分,有楚辭體、樂府體、歌行體、律體等。
3、近體詩,是唐宋以來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種格律詩體,它在平仄、押韻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它主要分為:
(1)絕句,包括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稱五絕,每句七言者稱七絕。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楓橋夜泊》、《烏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絕。
(2)律詩,包括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言者稱五律,每句七言者稱七律。如《賦得古原草送別》為五律,《蜀相《書憤》為七律。
4、古體詩,與近體詩的講究聲律相對而言的,而不以創作時間而定。唐宋以來的詩人也多作古體詩。如《迢迢牽牛星》、《歸國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調或詞牌,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水龍吟》等。詞的篇幅長短不一,差異頗大。沿用至今的有小令(59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通常把雙調詞的第一段稱為上片、前闕或上闕,把第二段稱為下片、后闕或下闕。
二、單元知識要點
詩詞基本知識要點
1、《沁園春·雪》。這首詞作者為毛澤東。該詞通過描繪北方壯麗雪景,評說歷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現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對今日人民創建新中國的殷切期望與堅強信心。主要運用了比喻、比擬等修辭手法。
2、《迢迢牽牛星》。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不詳。本詞借牛郎織女傳說來抒發世間女子別離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興手法。
3、《歸園田居(其一)》。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也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為東晉陶淵明。本詩主要抒寫了詩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達了他歸隱田園后的喜悅心情,采用比喻、對比修辭手法。
4、《出塞》(其一),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邊塞詩,作者王昌齡,盛唐詩人。該詩慨嘆邊塞戰爭的經久不息及其給人民帶來的生離死別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戰的將領來保衛國家的安寧。詩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七言長篇抒情古詩,作者張若虛,唐代詩人。詩作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寫了人間的離情別緒,表現了詩人對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思索。此詩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運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這是首七言絕句。也是首送別詩。作者王維,盛唐詩人。本詩通過送別地點與餞行場面的描寫,表現了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該作兼用借景抒情與借事抒情兩種表現方法。
7、《登金陵鳳凰臺》,這是首七言詩,屬懷古詩。作者李白,盛唐偉大詩人。該詩抒寫詩人登臨金陵鳳凰臺的所見所感,并運用了對比、比喻、象征的修辭手法。
8、《蜀相》,七律詩,屬懷古詩,作者杜甫,盛唐偉大詩人。詩中記述了詩人初居成都,尋訪武侯相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詩作借景抒情與借事抒情相結合,并運用了設問句。
9、《楓橋夜泊》,七絕,周羈旅詩,作者張繼,中唐詩人。該詩通過描寫夜泊楓橋見到的江南水鄉秋夜特有的景色,抒發了詩人旅途中的惆悵心情。該詩最大的特點是詩中有畫,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詩,也是作者自創的新樂府詩。作者孟郊,中唐詩人。該詩通過描繪慈母為游子穿線縫衣的細節,歌頌了真摯的母愛。詩中運用了比喻與象征的修辭手法。
《望海潮·東南形勝》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記憶柳永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首詞用鋪敘手法,寫杭州風貌,上片寫城市繁榮景象,下片寫西湖秀麗景色。因此,在理解本詩時需要對表現手法進行重點把握,這是因為此詞善用鋪敘。
全詞描繪景物都是用的鋪敘手法。如上片用“形勝”、“繁華”領起,而后又以鋪敘的手法來描
寫杭州城市的秀麗風光和繁榮景象。下片以“清嘉”領起,鋪敘西湖美景。取眼前之景,純用白描手法,生動自然而又意趣橫生。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就都純用白描。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記蘇軾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依據《古代抒情詩的閱讀和欣賞》一文所提供的知識,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詞。它是一首一向極負盛譽的中秋詠月詞。“水調歌頭”為詞牌名。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時蘇拭出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當時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出任密州地方官,而此時蘇軾與弟弟蘇轍已分別七年未能相見。中秋之夜蘇軾觸景生情,遂作此詞以表懷念之情。“月到中秋分外明”,詞人飲酒賞月,寫下了這首一向極負盛譽的中秋詠月詞,表達了他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以及對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表示安慰和祝愿。所以在理解本詩時應注意對表現手法的把握。
(1)全詞以月貫穿給終。上片從問月贊月,向往月宮,寫到月下起舞;下片從月影移動,月亮圓缺變化,寫到月光永照。
(2)語言凝煉精當,為歷代騷人墨客所推崇。如“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等句,均流傳千古而不廢。
以下的題目有助于對文章中點的理解
1、(2000年4月自考試題)蘇軾《水調歌頭》中,最能體現“兼懷子由”的詞句是()
A、不知天上宮鬧,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C、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D、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參考答案:前三項均與主題無關,只有D項提及一個“別”字,顯然表達了與兄弟久別的思念之情。
2、(2000年10月自考試題)下列詞人中,其作品以風格豪放著稱的是()
A、柳永
B、蘇武
C、李清照
D、李慎
參考答案:此題考查內容為作者知識,豪放派的著名代表有蘇軾、辛棄疾兩人,選項中僅有蘇武,故選B、
3、(2001年4月自考試題)蘇軾《水調歌頭》小序云:“雨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里的子由是蘇軾的()
A、父親
B、哥哥
C、兒子
D、弟弟
《出塞》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作者王昌齡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依據《古代抒情詩的閱讀和欣賞》一文所提供的知識,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首七言絕句,是王昌齡的邊塞詩之一。詩人慨嘆邊塞戰爭的經久不息及其給人民帶來的生離死別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的將領來保衛國家的安寧。
注意本詩主要運用了歷史典故,來體現多重寓意,主要為后兩句。表面上作者有感于當時邊患無窮,唐將無能的現狀,呼喚漢將軍李廣之輩的人出現,明寫漢將,意指唐將。
詩句中就蘊含著多重對比因素:將歷史與現實對比,漢將與唐將對比,有用與無能對比,邊關安寧與邊患不斷對比。從而體現出詩人的多重情意:歌頌李廣,諷刺唐將;失望于當前,希望于今后。
下面的題目有助于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
1、仔細閱讀課文,簡答下列問題:
(1)這首詩所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從抒情角度看,詩的前兩句運用的是什么方法?
參考答案:(1)詩人慨嘆長期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希望有英勇善戰的將領來保衛國家安寧。(2)借景抒情。解答題目時要注意:本題旨在考查對本詩的主題思想、抒情方法和表現手法的掌握情況。在答題時要理解本詩的主題思想是:詩人感嘆邊塞上戰爭的連綿不斷及其帶來的人世間生離死別的痛苦,希望國家能有英勇善戰的將領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寧。
2、(2001、7、自考題目)下列詩句中,運用了互文見義手法的是( )
A、秦時明月漢時關
B、竭石灘湘無限路
C、江楓漁火對愁民
D、巴山夜雨漲秋池
本題考查的是對本詩抒情方法的掌握情況。
作者歸類
作者屬于唐代詩人的有:王昌齡、張若虛、王維、李白、杜甫、張繼、孟郊、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其中,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甫屬于盛唐詩人。張繼、孟郊、劉禹錫、白居易為中唐詩人。杜牧、李商隱為晚唐詩人。
創作詞的幾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蘇武、李清照、辛棄疾。
體裁歸類
五言古詩:《迢迢牽牛星》、《歸國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
七言絕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楓橋夜泊》、《烏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書協》。
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
題材歸類
送別詩有:《賦得古原草送別》、《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詩有:《迢迢牽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調歌頭”、“武陵春”、“水龍吟”、“沁園春”均為詞牌名。
云南自考培訓報名入口

上一篇:云南自考考前30天備考3步走
下一篇:2020年云南自考教材變化
最近更新
- 2025年4月云南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 04-15
- 2025年4月云南自考《00015英語二》真... 04-15
- 2025年4月云南自考《15043中國近現代... 04-15
- 2025年4月云南自考《15044馬原》真題... 04-15
- 2025年上半年云南自考真題整理(考生... 04-15
- 云南自學考試備考技巧? 09-04
- 云南自考公共課和專業課如何備考呀? 09-04
- 云南自考應該如何復習備考呀? 08-07
- 2024年下半年云南自考公共課如何備考? 08-07
云南自考
- 2024年10月曲靖自考大專考試時間? 09-27
- 曲靖自考大專報考多少門課程適合? 09-12
- 2024年下半年普洱自考本科老考生報名... 08-29
- 2024年下半年昆明自考報名時間什么時... 08-29
- 2024年下半年昭通自考報名時間已公布 08-27
- 普洱自考本科考試命題中如何體現突出... 08-15
- 2024年下半年昆明自考報名時間是啥時... 08-15
- 2024年10月昭通自考報名時間? 08-13
- 2024年下半年昭通自考報名時間是什么... 08-09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動、學習探討,提升自己。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自考信息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教程。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查看云南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
進入在線刷題
